当前位置: > 专业技术 >

专业技术

虚拟主播哪家强?广电行业有“标杆”!

发布时间:2022-03-07 文章来源:中广互联综合整理 张丽欢
  (本文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新京报传媒研究等网络公开内容综合整理,转发请注明“中广互联综合整理”)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央视频AI手语翻译官 “聆语”正式“上岗”,虚拟主播再次走入观众视线!
 
  据了解,聆语”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AI手语翻译官,经央视频整合多模态交互技术、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让“聆语”的手语表达能力接近真人,并能够自行学习补充新词热词和冬奥相关体育知识,为北京冬奥冰雪赛事提供优质的AI手语翻译服务。
 
  可以说,继文娱领域虚拟偶像大热之后,虚拟主播正在成为广电领域的新风向。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面向新闻、综艺、体育、财经、气象等电视节目研究虚拟形象合成技术,包括2D虚拟形象的合成、3D虚拟形象的驱动、虚拟引擎构建、语音驱动、动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等技术,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及质量;同时探索短视频主播、数字网红、直播带货等虚拟形象在节目互动环节中的应用,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
 
  从央媒到地方媒体,随着越来越多虚拟主播走上新闻播报台。作为AI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的一种新形态,虚拟主播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标配产品,并加速向全国铺开。
 
  站在虚拟主播风口,新华社、总台等央媒齐发力!
 
  于国内虚拟主播的发展而言,2018年是划时代的一年。在这一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新小浩”。自此,虚拟主播迅速成为众多央媒关注的焦点。
 
       此后,除了新华社的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外,还有人民网“小晴”,澎湃新闻“小菲”、央视网“小智”、齐鲁壹点“小壹”、每日经济新闻“小每”等媒体AI主播纷纷“上岗”,在众多大型会议报道中均有参与。
 
  可以说,无论是平台发展需要,还是政策助力,越来越多虚拟主播走上新闻播报台,在融媒体时代下利用前沿科技生产优质内容,使新闻播报既快速又准确,还能带给观众新奇的观看体验。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