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微博推进媒体融合 近九成电视频道开通微博账号

发布时间:2019-07-18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7月15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办、四川观察承办、微博协办、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学术指导的2019媒体融合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本次论坛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主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大学、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以下简称“CSM”)、微博等业界、学界和企业代表,围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微博传播效果纳入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价指标
 
  在论坛上,微博、CSM、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来自四川、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北京、湖南、济南、成都、青岛、沈阳、杭州17个省市广播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了电视节目跨端传播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这项研究将以电视台在微博上发布视频内容的观看数据为基础,参照CSM收视统计模型建立收视评价体系,实现电视节目收视与微博短视频收视的跨平台比较,打造电视节目融合评估标准,拓展电视的新闻传播影响力。
 
  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发布视频新闻,而多平台分发也成为趋势。作为中国最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更是视频新闻必不可少的传播渠道。人民网研究院对34家电视台及其600个下属频道和栏目的监测表明,33家电视台及下属频道和栏目开通了376个微博账号,其中电视频道微博开通率89.6%,电视台或其官网微博开通率64.7%,电视栏目微博开通率57%。
 
  短视频用户对资讯短视频的接受度较高,而这又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独特优势。CSM的监测显示,85%的短视频用户观看过新闻短视频。企鹅智库《2019中国网民新闻资讯偏好报告》中的数据也显示,53.1%的用户更喜欢资讯短视频,高于直播、H5等其他资讯形式。上述报告还显示,55.3%的用户表示更喜欢专业媒体的内容。
 
  不过,目前衡量电视节目传播效果仍以收视率为主,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并没有被纳入评价体系,这使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无法得到全面评价。与收视率相比,新媒体平台上的评价维度更丰富。以微博为例,其评价维度就包括账号粉丝数、视频播放量、互动量、观看人数、观看时长等。微博独特的互动属性,使其对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评价方式复杂多样。制定服务于电视节目媒体融合评估的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CSM电视节目跨端传播价值评估模型研究,是为了构建社交平台视频收视统计标准。2018年12月CSM就启动了对微博新闻类短视频的用户研究,对象涵盖5万多个视频和3000多万用户,视频总收视时长超过5100万分钟,用户收看行为数据超过1.7亿条。CSM大客户部总监张柞女士分享了打造电视节目媒体融合评估标准的探索,提及未来目标是倡导规范移动端短视频收视效果的数据指标、提倡“受众化”为核心的专业级数据标准、建立抽样数据与平台数据的融合模型。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