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媒体深度融合,人力资源改革硬骨头怎么啃?

发布时间:2019-09-18 文章来源:新闻战线
  (本文作者杨永亮系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主任记者)
 
  目前,许多新闻单位正在经历媒体融合的改革阵痛,改革的核心就是人的问题。
 
  把媒体单位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确定为全额拨款编制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绩效管理?
 
  机构整合后,干部职数大幅压缩、年轻干部成长的天花板降低,如何对接“媒体是年轻人事业”的行业需求?
 
  如何解决编外员工职级晋升、人才推荐、荣誉授予等制度性障碍?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杨永亮在调研部分媒体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单位深度融合工作实际,着重围绕媒体融合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遇到的难点,分析影响媒体改革创新的机制和政策障碍,并提出探索性建议。
 
  突出问题
 
  把媒体单位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确定为全额拨款编制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绩效管理
 
  目前,上海、深圳等地对于公益性党媒发展给予资金支持。但是,考虑到拨付专项资金审批繁琐、难以持续等问题,许多地方更倾向于对编制内的采编播管人员予以财政保障,如将部分或全部在编人员列为全额拨款编制。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现行政策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管理严格,工资结构及发放金额都有详细的政策依据和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人,否则便是违规发放,甚至涉嫌“吃空饷”。
 
  目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工资结构主要以职务职称、工龄、任职年限等资历性要求为依据,允许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的空间极其有限。
 
  以大连市正高职称四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例,可进行考核分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尚不足其月度应发工资总额的1/10。如果考虑到社保、年金、公积金等基于工资计算产生的相对固定的隐形收入,可由单位进行灵活分配的部分则更加微不足道。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