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媒体深度融合,人力资源改革硬骨头怎么啃?(3)

发布时间:2019-09-18 文章来源:新闻战线
 
  编外员工职级晋升、人才推荐、荣誉授予等方面,尚有部分制度性障碍
 
  相对于前两个问题而言,本条涉及的问题更加微观和具体,不具有普遍性,但却直接影响众多新闻工作者的从业心理。
 
  受制于事业单位性质以及身份编制的影响,不少涉及专家人才、荣誉奖项等推荐评比工作,往往都会强调人员身份问题,导致许多优秀的编制外员工无法被顺利推荐,一定程度上影响推荐评比的导向作用,也挫伤了不少编制外员工的事业心和归属感。
 
  事实上,许多新闻媒体在人员结构方面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编制内员工年龄逐渐老化,一线业务骨干大多是编制外员工。
 
  以本地某主流媒体为例,近1000名员工中,编制内与编制外员工比例基本为1:1,而编制内员工平均年龄49岁,编制外员工平均年龄36岁;在制片人、主编这个业务骨干层面的占比上,编制外人员多达六成以上,编制内人员不足四成。
 
  因此,在制度层面,必须立足人员实际,为编制内外所有员工创造平等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对策及建议
 
  上级强力支持,赋予媒体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相应权限
 
  公益性事业单位媒体要想摆脱旧有管理模式,真正落实企业化管理,必须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打破企事业体制性壁垒,允许单位进行严格而平等的绩效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重奖重罚。
 
  同时,畅通人员入口与出口,使全部员工感觉到既有多路径的晋升通道,又有优胜劣汰的危机感。进一步打破岗位对人员身份的限制,对采编播管人员不再采取派遣用工形式,不以人员的身份定岗定编,而是以人员的实际能力和自身特长作为使用标准。坚持编制内外员工混岗使用,最大限度地落实同工同酬。在薪酬结构上,降低固定部分占比,加大考核部分占比。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