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文化节目的创新探索和思考(3)

发布时间:2021-04-12 文章来源:广电时评
 
  三、“古今对话”“时空穿越”:以年轻化时尚化表达实现创造性转化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在朋友圈刷屏。我当时立即想到了四个字“民惟邦本”,这正是《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贯穿始终的核心要义。慎海雄部长亲自命名、亲自策划推动了《典籍里的中国》这档大型文化节目。最近他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我们为何策划<典籍里的中国>》文章中指出:“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
 
  为了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典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大胆采用跨时空的古今“穿越”的手法,让当下年轻人参与“古今对话”。节目以“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为基本思路,做了当代读书人和古代读书人的角色设定,当代读书人由撒贝宁饰演,古代读书人突出一个主要人物,由他承担将典籍形象化、人格化,以及将典籍传承故事化的功能。节目分别建构了“现实空间”和“历史空间”,充分运用新科技手段打造了270度旋转的“沉浸式舞台”,以及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甬道,让不同时代的读书人和历史事件当事人,可以经由这一时空隧道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自由穿梭,面对面互动。
 
  第一期节目中,演员倪大红饰演的古代读书人伏生,与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共同穿越多个朝代,目睹了《尚书》传承的传奇,以及大禹定九州、武王伐纣的历史情境,还共同在当代图书馆看到小学生诵读《尚书》篇章。伏生为两千年后的中国人还在读《尚书》而百感交集,这一场景也让无数观众和网友泪目。倪大红“演活了”伏生,让这位两千多年前的百岁老人成了今年春节期间的顶流网红。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无论是《典籍里的中国》,还是《故事的中国》《经典咏流传》,我从中得到的最大感悟是,文化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取决于题材的大众与小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新立意、新形式、新技术讲好生动感人的精彩故事。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故事的温度来传递文化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我与团队所理解和努力的创造性转化。希望与各位业界同行相互借鉴,共同探索,努力为文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