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开幕式主论坛侧记(2)
发布时间:2024-11-14 文章来源: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组委会
以变应变向新向融,拓展新服务建设新媒体
如何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以变应变,向新向融?如何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深入推进传播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在分享中表示,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广电媒体要当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面对呼啸而来的数智时代,广电媒体要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和驾驭者,让科技创新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在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要做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探索者和跟踪者,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洞察市场用户的需求,链接社会各方的资源,构建全媒体服务新生态,以“两个效益”“双丰收”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向导向是融合发展的立身之本,与时俱进是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效协同是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互利共赢是融合发展的不懈追求。”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谈及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时强调,只有紧紧抓住信息革命机遇、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敏锐识辨、主动求变,只有插上新技术、新应用的翅膀,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抢占先机、勇立潮头。当前,媒体融合已不单单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是不同行业、不同业态表达形态的深度融合。为此,媒体要聚焦各领域、各行业、各圈层受众需求,强化资源赋能,不断扩大传媒生态“朋友圈”。
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近年来,北京局通过设立全国首个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为首都大视听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开创技术赋能新模式,打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率先开展融媒工作室征集和媒体融合评价指数建设,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创立全国首个跨区域广电媒体融合创新中心,推进大视听区域协同再上新台阶……
在主旨发言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强调,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融合发展书写时代发展鲜活注脚,扩宽“原创能力蓄水池”、深挖“原创内容护城河”、培育“原创内容动力源”;实现主流媒体与网络平台的“双向奔赴”,强化阵地建设;坚持用先进技术赋能行业发展,推动技术深融,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融媒技术应用体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数字化发展潮流奔涌,只有打破路径依赖,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开辟新时代广电媒体融合新格局。”
“广电的新服务既是基于广电传统传播业态转型升级的新业务、新业态,又是融入新媒体、应用新技术、扩展新边际的新型文化业态,广电新媒体既是基于传统广电媒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又是超越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新媒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在发言中提到,互联网也好、广播电视也罢,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谁都不可能完全单独发展成为全媒体,这就是媒体融合的逻辑依据。在做强优质内容、融合传播、技术引领、安全保障的过程中,要拓展新服务、建设新媒体。如通过深入推进广电和视听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广电和文旅融合、广电视听与社会发展融合,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精准服务百姓需求;又如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新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业态产业布局;再如深度融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继续巩固“双治理”成果、高度重视推动精简精办频率频道工作等。
“不同于传统方式,接下来,传播话语权争夺将超越内容的表征生产,从词语之争变为场景之争。”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晖结合研究谈到,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产品驱动力,传媒业应主动开展对传播对象在不同需求场景下认知特征的测绘画像工作,从而实现场景适配的智能化产品设计。为抢占战略传播的制高点,亟须从战略层面研究智能传播的规律,并加以运用,确立认知提升、形象塑造、身份构建、态度转变、行为转化、价值认同为传播的战略目标,以用户场景为聚焦点,不断创新信息的组织形式、传播模式和内容形态,通过高效的传播资源智能配置和算法竞争,夯实主流价值观在流量争夺、情感传递、价值认同等方面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