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业技术 >

专业技术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全台网规划实施战略性研究(7)

发布时间:2010-12-27 文章来源: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7、《全台IP集中收录平台建设》项目介绍:
      《全台IP集中收录平台》的建设是将集团各频道目前使用的分散的模拟收录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音频、视频和流媒体的收录和存储系统,满足节目部门需要的各种形态和格式的素材,共享设备和素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收录平台的统一,所有的制作网络能够共享收录内容,实现全台统一的节目收录与资源共享。
      南京广电集团IP集中收录平台以媒体网关服务器(支持QPSK/QAM/ASI/DS3/CVBS/SDI)为门户,以四通道收录服务器集群和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灵活构建在单以太网络基础上,辅助以管理、控制和存储集群,实现大量QPSK、QAM数字信号、AV/SDI信号及IP视音频数据规模化批量集中自动收录、管理和数据存档。IP收录系统具有极大的兼容和开放性,通过收录后节目的转码、存储,可将标准格式的节目信号文件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迁移、管理、共享。不但可以和现有的AV制作系统、播出系统进行资源共享,还可建立基于网络多媒体、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的新媒体发布系统平台。
      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①灵活构建系统规模,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全面监控和模块化智能处理的设计架构,可轻松实现单机集成式或网络分布式系统,实现本地中心存储,全面满足多种系统需求;
      ②支持多用户远程全天候预约编排收录单,无收录任务限制;用户只须选择节目源名称,系统自动配置烦琐的卫星DVB-S、有线网DVB-C相关参数;选择好收录任务的时间段,系统会检测分配前端接收设备与通道的可用资源,也可以手动强制指派资源。可轻松实现一个关键频道多通道进行录制;可以实时、高效、智能的完成分析和自动定时收录采集或手动采集任务;
      ③平台完全基于IP方式的TS流收录技术,灵活强大的规模化结构,收录前端的多媒体网关配置15台(含2台基于IP输出的数字卫星接收解码器),可将QPSK/QAM/ASI/DS3/CVBS/SDI信号的输入源转换成TS Over IP的方式组播数据流实现网络化分布式IP收录;
      ④系统配置4通道收录服务器配置3台,同时收录的节目任务数量为12套;
      ⑤采用本地单机存储方式可满足不少于240个小时的存储容量;收录系统存储阵列可存储5000小时节目。
      ⑥通用的存储格式。收录的文件以MPEG格式存储,通过同时生成XML交换协议,可以提供非编网/播出网/媒资网直接使用;系统支持收录素材转码迁移至目的存储地功能,在推送过程中支持AVI、GXF、MPEG4、M2V+WAV等格式转码,满足网络之间无缝联结。系统配置2台下载工作站,供临时节目的现场下载;
      ⑦完善的信道及内容质量检测。系统配备2台IP收录信号监测服务器,系统对被收录信号的画面丢失、音频丢失、静音和黑场等质量内容检测并全部提供日志文件,易于用户查看并确保收录的文件可用性;
      ⑧每个收录通道支持双显示窗口,既显示节目源图像又可以实时收录回显,让用户对收录结果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⑨系统采用WebSever技术,支持远程访问端通过IE等浏览器直接访问素材信息和审看素材内容等功能。系统在网络接收工作站上放置了3块1TB硬盘,用于储存低码流的节目素材,其修改、存储、删除等与主存储器内高码流节目素材完全同步工作。
      ⑩系统采用了独立的软件模块来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的设计结构。
      8、《广电大厦直播平台制作网络系统建设》简介
      《广电大厦直播平台制作网络系统建设》属于《南京电视台全台网络》第一期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遵循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规范,按照《南京电视台全台网络建设规划》,以生活频道现有节目制作业务为核心,以创建品牌频道、拓展新媒体业务,实现新闻资讯节目采编分开、制播分离,打造新闻资讯直播平台为战略目标,科学合理设计现代电视节目生产流程,实现新闻资讯节目制作和演播室直播的网络化、协同化、共享化、流程化。同时为配合技术的发展,系统需要具备一个收集电话、短信、3G数据传输、外部视音频素材、远程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信息的数据采集平台,并为全台网的互联互通和升级至高清制作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
      8.1、建设要求:
      融入先进、成熟、安全最新技术,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在不影响台内目前业务的前提下完成网络新系统的建设,确保现有节目生产一天不能停的要求。广电集团公司已有23个站点大洋D3-EDIT综合制作网,要求改造后的新闻资讯制作系统能和现有综合制作网的互通互连,两套网络故事板能直接调用。要求供应商提供整个系统构成的方案设计、系统的硬件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培训及售后服务等。
      8.2、系统组成和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设计采用FC+以太网相结合的双网结构;视音频数据采用MPEG-2  I帧高码流数据格式。
      新系统要求支持P2等新媒体技术、支持现有标清各种主流格式混合编辑,支持与高清非编共同组网,共享素材和故事版。
      新系统要求提供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提供对整个网络中的用户认证、账号管理、业务关系、存储路径、存储策略、角色配置、时段管理、状态监控、收费管理、日志查看等一系列管理功能。方便的对网络路径管理、路径策略、权限管理、参数管理、人员管理等环境参数进行配置,对网络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监控,对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故障监控,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控制和约束,对设备、资源使用能够分时计价,对设备使用费数据能按照部门、栏目、人员、设备、时间等类别分类统计、查询、打印等功能。
      8.3、系统存储架构: 
      媒体数据的存储架构主要表现为生产制作的媒体数据和P2素材的媒体数据的独立存储。
      生产制作的媒体数据存储:高码流节目素材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存放于在线存储体内和制作站点本地,平时在单机上编辑时使用本地存储数据,减小中央存储和网络交换机的流量,又作为中央存储故障时的应急备份。用户节目制作完毕后,提交给网络中的打包中心进行打包,打包中心根据双读双写的策略,可以自动找到网络上的文件进行合成。
      P2素材的媒体数据存储:所有前期采集的P2素材,统一上载到P2素材管理部分的存储体内,然后经过浏览挑选,将有用的素材迁移至生产制作的在线存储体,这样既节省了制作在线存储体的空间,减轻了存储体的读写带宽,也有效管理了繁多的素材文件。
      8、4 采用本地化+网络化编辑的工作方式。
      系统拥有网络存储和各工作站点本地存储,各工作站点可以根据策略选择网络编辑或本地编辑工作方式。平时在单机上编辑时使用本地存储数据,减小中央存储和网络交换机的流量,又作为中央存储故障时的应急备份;后台打包合成调用网络高码流;用户编辑的项目文件等,需要在本地保存,网络数据库出现问题,可以在本机打开恢复使用;本次投标时需提供采用本地+网络实现方式的案例。并在方案中详细提供解决方案。
      8.5、系统建设规模:
      系统主要由中央存储体、核心服务器、FC及以太网络交换机、P2素材存储部分、视音频制作、资讯演播室直播组成。
      视音频制作模块规模:按照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实现节目的剪辑、特技制作、字幕文稿制作。模块核心设备包括:高标清有卡编辑工作站工作站6台,高标清无卡编辑工作站21台,专业配音工作站2台,上载工作站1台; 
      资讯演播室模块:将审核通过的新闻成片或编辑完成的串联单直接进行播出。模块核心设备包括:演播室播出服务器2台、演播室系统打包迁移服务器1台、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2台;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