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工作室这支“轻骑兵”怎么打造?
发布时间:2024-10-30 文章来源:传媒瞭望
新媒体工作室是主流媒体探索内容生产机制创新的一支“轻骑兵”。在日前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上,7位新媒体工作室人士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内容创新展开交流研讨。
“加减法”中作探索
“碰碰词儿工作室”是人民日报社首批融媒体工作室之一,于2016年10月成立。8年来,工作室一直在“加减法”中探索媒体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社“碰碰词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莉莉说,一方面,工作室与《人民日报》要闻版、新闻版等夜班编辑组以及新媒体中心、人民网、媒体技术公司等团队保持着密切合作,打破部门、组别界限,做到人力、经验、技术、资金、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叠加,积极做“加法”;另一方面,尽量摒弃“传者思维”,尽量代入观众视角,只抓核心传播点、核心用户群,在制作阶段上就开始做“减法”。刘莉莉认为,创作要先做概念转化,再做影像转化,“先通情、再达理”;要重视年轻网友需求,关注智媒技术发展。
过去两年多,新华社“郑锦强工作室”主理人郑锦强在网络上有一些新的外号——“国社007”“上木先生”等,原因是“郑锦强工作室”摸索出了国际传播新的“打开方式”。郑锦强总结了3个经验体会: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笑声赢得掌声、用运营放大声音。具体来说,就是借用欧美流行文化IP,挖掘大众生活体验,以“戏仿秀”“广告片”等形式制作;做国际传播时,要多摆事实,多抖包袱,“令人多笑,就不会与你闹”;发挥工作室账号中“铁粉”的重要作用,在重要节点进行内容创作的联动。
创办于2017年的“青蜂侠”,是日均播放近亿次的新闻短视频头部品牌。中国青年网“青蜂侠工作室”负责人王海总结了“青蜂侠工作室”的6个重要理念:重构青年叙事体系,去“爹味”,实现青年化阐释;最大程度发挥短视频的现场和直观优势,做到场景化叙事;时刻与青年心心相印,努力共情化表达,不去灌输,不喊口号;去中心化,不局限于自有版面、页面、端口的内容需要和容量限制,而是根据网民信息需求和信息衍化,全方位、多角度无限量持续生产;分众化定制,根据平台和粉丝特点,采用不同表达和呈现方式,供给不同渠道,服务各类青年;引领话题,推动话题深化,引导舆情进程。
王海表示,随着中国青年报社深度融合的改革,“青蜂侠”找到了以“去中心化”实现“无所不在”,以“无所不在”强化“中心品牌”的功能定位。
带着问题找出路
《相对论》是央视新闻旗下视频类新闻蹲点访谈栏目。什么是“蹲点访谈”?栏目组的答案是,带着问题,蹲点观察,纪实访谈,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