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改革30问 读懂重新定义媒体的瑞安实践(2)
发布时间:2024-10-18 文章来源:ZMG蓝研社
05问:当前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答:我们把报纸、电视、广播和新媒体重新组合,搭建“大部制+专班化+工作室孵化”的组织架构,推进机构设置去行政化、绩效薪酬市场化、团队运作专班化、工作室孵化常态化。融媒体中心下设编委会、行管会、经管会、技管会;编委会下辖5个二级中心、14个专班;经管会下辖13大子公司、15个专班(项目),同时孵化出21个工作室,成功培育了内容生产、空间运营、数字研发等20余支专业化团队。专班、工作室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06问:工作室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答:这是我们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的重头戏。员工经申报获批后可以跨专班自建团队,建立内容生产类与产业拓展类工作室,中心(集团)予以资金扶持,类似于天使基金,通过内部创业孵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激情。如果项目孵化成功,中心(集团)还可以跟进A轮、B轮投资,帮助工作室不断做大,探索“工作室孵化—专班创新—子公司创业”的成长路径。
07问:这一机制的成效如何?
答:举个例子,今年龙舟活动宣传,我们依托“大部制+专班化”运行模式,抽调12个专班10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新媒体矩阵、文化宣传矩阵和外宣报道矩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龙舟活动报道总计700余条,在主流媒体刊发170余篇稿件,各平台相关作品超5.8万条,全网点击量超4亿。
08问:面对传统媒体普遍存在的干部老龄化、易上难下问题,如何破题?
答:我们所有专班、所有中层干部均以一年为限,每年一次推倒重来、重组再生。中层干部(即专班负责人)每年开展一次竞岗,参加工作满三个月的员工即可报名专班总监、副总监竞聘,由全员投票决出最终人选,彻底打破论资排辈、身份差别等传统束缚,畅通“能上能下”,确保“能者有其位”。
09问:如何打破年轻员工怯于竞岗的“隐形壁垒”?
答:我们鼓励毛遂自荐,凡在竞聘中落选的年轻员工,均纳入储备干部库。换言之,若不参与竞聘,将难以进入储备干部库,通过鼓励与倒逼相结合,激发年轻员工参与竞岗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我们中层干部中“80后”占比40%,“90”占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