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微短剧:可以一刷而过 切莫一笑而过(4)

发布时间:2023-12-04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既直接,又粗暴
 
  爽感加剧“不容忍”的风气
 
  通俗的文艺形态,天然带有对爽感的追求,这本无可厚非。就像很多通俗文学,本质上就是“爽文学”。人们阅读言情小说,满足的是对唯美爱情的幻想;阅读武侠小说,体验主人公行侠仗义、名扬天下,满足“成年人的童话”。
 
  微短剧诉诸的也是对用户爽感的满足,只不过它满足用户爽感的手段更加简单粗暴,路径也极大缩减——用户已经很难忍受“延迟满足”,爽感的抵达必须快,快,快!这让人联想到作家李洱的一段描述,“传统文学作品中,我们要经过很多很多的回廊,才能到达潘金莲的卧室,要经过很多很多儿女情长的铺垫,才能看到黛玉葬花的那一幕。但现在我们非常直接。电影界曾归纳过十个字:进门捅刀子,上床脱裤子。”
 
  “进门捅刀子,上床脱裤子”,是对微短剧爽感极精准的概括。人们或许会有疑惑:都是爽感,为什么会有高下之分?
 
  一方面是艺术水平上的差异。比如一些经典的武侠小说,提供的不仅仅是爽感,还有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扬、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但微短剧中,“吻戏三集一场,床戏五集一回”的爽感,是对用户感官最直接最粗暴的刺激,毫无艺术性也毫无美感,如同学者毛尖所言,它只是“荧幕的淫欲感”,是“文本极大的淫荡”。
 
  另一方面,微短剧中的爽感,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对“恨”的直接反应: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及时惩戒、毫不手软。由此,微短剧形成了屡试不爽的故事套路:制造恨意、挑起恨意、煽动恨意,随后再肆无忌惮地宣泄恨意。
 
  “恨意”产生于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矛盾的夸张化、扩大化和极端化,诸如职场矛盾、婆媳矛盾、代际矛盾、两性矛盾、女性之间的矛盾;故事中的反派,一定是高度概念化、脸谱化的:TA是恶的化身,也是恨的载体——在微信公众号时代,TA是10万+文章里的“贱人”;在微短剧时代,TA就是为做恶而做恶的“恶毒反派”。比如账号“姜十七”所打造的微短剧里,就充斥着拜高踩低、陷害女主的“恶毒女配”。
 
  微短剧中扩大化恨、再经由以暴制暴产生爽感的戏剧冲突构建方式,需要高度警惕。它对问题的解决无益,反而可能进一步煽动了恨意、助长了戾气、激化了对立、制造了冲突。
 
  与此同时,微短剧中主人公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复仇方式,看似提供了爽感的宣泄,但有时已经是违背法律原则的“私刑”,加剧社会“不容忍”的风气,或导向一种新的暴力和新的不正义。譬如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女主角为复仇毒死亲生父亲、烧死同父异母的姐姐——纵然是古装宫斗的背景,也令人瞠目结舌。最近的消息是,这部剧已经下架。
 
  综上,当我们审视微短剧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两部作品,也不只是将它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普通的艺术形式,而有必要将它纳入时代背景予以考量,思考它“何以可能”。
 
  这时,我们对于微短剧发展的建议,就不仅仅是艺术层面上的,比如微短剧应该走出“三俗”,微短剧应该加速“精品化”,微短剧应该建立微短剧的“美学”等等。这些建议自然都是对的,但也应该更进一步抵达本质:微短剧之“微”,如何负荷严肃表达?碎片化时代,深度叙事如何可能?作为用户的我们,若沉迷于微短剧,是为知识付费,还是为智商付费?
 
  有理由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微短剧的行业生态会有所好转。只是,“时间战场”上各方依然在激烈抢夺用户的时间,“浅薄”的思维方式仍在流行。哪怕微短剧消亡,也会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更前置的思考,更充足的准备,更系统的应对。
〖 浏览次数: